赤军长征启航90周年丨名垂青史的“长征印章”

发布日期:2024-10-30 20:11    点击次数:101

赤军长征启航90周年丨名垂青史的“长征印章”

  名垂青史的“长征印章”

  ——赤军长征启航90周年之际访谒中央赤军长征启航地

  ■兰善喜 摆脱军报记者 郭冬明 危乔巧 马宇辰

  金秋十月,江西于都。中央赤军长征聚会启航地挂念园内,一场以“伟大的启航·持久的长征”为主题的中央赤军长征启航历史张开展。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史料、一件件文物,将参不雅者带回90年前的于都河滨。

  1934年10月,中央赤军8.6万余名将士,星夜度过于都河坚贞出征,在中华地面留住一条弯曲两万五沉的“红飘带”,书写了不同凡响的壮丽史诗。

  从长征国度文化公园、长征步谈、打破阻滞线战斗原址,到赤军村落、红色守护东谈主、赤军后代齐唱团……如今,在中央赤军长征启航地赣南地区,处处可见的“长征印章”,以不同形式敷陈着可歌可泣、震古铄今的长征故事,激励其后东谈主发挥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位于江西省信丰县新田镇的百石战斗浮雕。谢群群摄

  

  在江西省于都县送兵典礼上,群众给新兵送芒鞋。肖力民摄

  瑞金市——

  十七棵青松,播下守望信念种子

  “一送里格赤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10月10日,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第五届长征节展演暨中央赤军长征决议和启航历史展览馆开馆典礼在《十送赤军》的歌声中拉开帷幕。

  云石山乡是长征前党中央在瑞金的终末一个驻地,对于长征的紧要决议部署,即是在这里接头和决定的。为了挂念那场伟大的远征,当地在这里新建了展览馆,全景展示长征决议、准备、启航的历史。

  上演松手,旅客陈女士久久莫得离开。“最受震撼的是30名赤军女战士的故事。”她说,昔时只知谈长征门路艰险,当今才知谈在启航前也有许多感东谈主的故事。其时一些赤军的子女无法随军升沉,许多女赤军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到乡亲们家中,豪放踏上征程。

  走进展览馆,展柜里一幅刊登在《红色中华》上的漫画招引旅客仔细打量。漫画模样的是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东谈主为了支援赤军、救援创新,将8个犬子奉向前哨,终末全部捐躯疆场的感东谈主故事。

  “长征之路即是一条信仰之路。赤军为什么启航,说到底是为了已毕创新守望,为东谈主民谋幸福。因此,无论是赤军将士照旧苏区东谈主民,他们都无惧罢休、义无反顾。”瑞金市史志接头室编研股股长钟燕林告诉记者。

  守望信念之火还是燃烧,就不会灭火。

  国庆假期,有许多新东谈主举办婚典。距离云石山乡30公里的叶坪镇黄沙村华屋小组,一对新东谈主联袂来到青松前祭拜英烈。

  90年前,17名华屋青年加入长征戎行。临行时,他们来到后山,每东谈主种下一棵松树,商定创新顺利后一起返乡,若是有东谈主回不来,辞世的东谈主要为战友关怀好父母,守护好这些松树。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长征程中,华屋儿郎戮力杀敌,全部悲壮罢休,再也莫得回到故土。家乡亲东谈主为了交付哀念念,便把这一棵棵青松作为义士的英灵、亲东谈主的化身,这片青松也成为一派“信念林”。

  比年来,华屋新东谈主成亲,都要到“信念林”祭拜英烈;开学季,重生们要到“信念林”上“第一课”;新兵服役、民兵入队、老兵退伍,要向17位义士“答复”……

  时光荏苒,“长征印章”早已融入东谈主们的血脉。开放“红都”瑞金旅游舆图,50余处代表创新原址的红色火炬棋布星陈。贺龙入党、伯坚就义、红井情深、巾帼长征等10余个红色经典故事抓续在舞台上演、在学校传播,东谈主东谈主耳濡目染。保护创新原址,敷陈长征故事,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径。

  这几年,瑞金市有500余名学生报名成为“小红星”素养员,他们垄断周末、节沐日到红色景点为旅客义务素养。

  在瑞金中央创新字据地历史博物馆,“小红星”素养员杨炎钦时常为参不雅者敷陈项与年扮叫花子智送谍报的故事。1934年,为了将国民党的“铁桶会剿”霸术联系谍报送到中央,项与年青佻用砖头敲掉4颗门牙,将谍报藏在尽是弄脏的袋子里,扮成叫花子扫数乞讨,微妙地通过一个个关卡,将谍报送到中共中央驻地,为长征决议作出孝敬。

  “昔时听家东谈主讲、从讲义里学,当今我方在战斗原址、博物馆讲长征,对创新先辈为了守望的坚抓不渝和罢休奉献有了更深的体会。”杨炎钦告诉记者,当素养员不仅升华了自我,还让更多的东谈主了解长征历史,发挥长征精神,很特真谛真谛。

  

  江西省瑞金市地标建筑“顺利之门”。杨 鑫摄

  

  于都河西门渡口上的“长征大桥”。肖章荣摄

  于都县——

  八大渡口,见证军民鱼水深情

  “红旗飘,号角响。子弟兵,别闾阎……”10月12日,记者来到于都河东门渡口,看到正在上演的大型景色剧《告别》,再现了90年前父送子、妻送郎、渡口托孤恋恋不舍的动东谈主场景,发挥老区东谈主民倾力支援赤军的热忱。

  剧中赤军女战士的献艺者王璐瑶告诉记者,于都是中央赤军长征聚会启航地,让来这里的旅客了解长征历史,是每一个于都东谈主的背负,作为志愿者她但愿一直演下去。

  “这个景色剧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但每看一次都很感动。”赤军后代肖力民说,每次不雅看上演,都会想起我方的大爷爷和大堂伯父,他们即是从这个渡口启航参加长征的。

  1934年,第五次反“会剿”失败,中央赤军被动升沉,解围升沉聚会的方位最终选在了于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赤军主力从于都河北岸渡河。

  “其时在于都河主要建造了8个渡口,有东门渡口、西门渡口、南门渡口、山岭坝渡口、鲤鱼渡口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指挥东谈主即是从咱们身旁的东门渡口渡河的,因此这个渡口也被称为‘长征第一渡’。”记者跟班旅客参不雅,中央赤军长征启航挂念馆素养员熊好意思人向内行先容当年的渡河景色。

  目下的于都河水光潋滟,静静流淌。以东门渡口为中心,于都县建起了中央赤军长征聚会启航地挂念园,理财八方来客。

  记者了解到,每年10月,在东门渡口,不仅有长征源小红星素养团“童心传”、长征源宣讲团“尽心讲”、长征源演艺团“匠心演”,还能凝听长征源齐唱团“全心唱”。

  “路迢迢,秋阴凉。敌重重,军情忙。赤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这天,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在河滨唱响,歌声婉动掸东谈主。

  身着赤军服的献艺者来自长征源齐唱团。齐唱团由于都县160余名赤军后代自觉构成,是一个业余文化团体,莫得专科音乐功底的他们,却有着炎热的情感。

  “参加齐唱莫得报恩,还要垄断休息技术排演,自筹服装息兵具。缘于共同的红色基因,内行从2010年坚抓唱到当今。”长征源齐唱团团长邹伟民先容,组建于今,他们沿着先辈的踪影,来到长征沿线巡演,唱遍了于都,唱响了江西,唱到了世界,将长征精神唱进论千论万不雅众的心中。

  “赤军主力上征程,计谋升沉去迢遥。”他们为什么启航,他们又走向了那边?跟着访谒的欺压久了,记者心中的谜底迟缓了了。

  在中央赤军长征启航挂念馆,一幅由80双芒鞋拼成的中国舆图畸形引东谈主防范。90年前,为了让赤军安全度过于都河,于都东谈主民拆门板、店铺板以至棺材板送到渡口,全力协助赤军架设浮桥。同期,苏区东谈主民连夜打芒鞋,统共打了20余万双。

  “当年,赤军脚穿于都东谈主民打的芒鞋踏上长征路,走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今天,我带着芒鞋走进军营,也要干出让家乡东谈主民高慢的成绩。”送兵典礼上,新兵华鹏收到了家乡群众送的一对芒鞋,发言抒发决心。

  在中央赤军长征聚会启航地挂念园,长辈乡亲将亲手打的芒鞋送到行将入营的新兵手中,已成为于都送兵典礼的固定设施。

  沿着于都河一齐向东,记者来到距离山岭坝渡口不远的梓山镇潭头村访谒。只见一转排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田间地头一派劳苦时势。

  “2017年,渡口旁的梓山贡江大桥建成通车。从那时起,村里的蔬菜无论是北送南昌,照旧南下广东,能少走许多路程。”潭头村村支书刘连云感叹很深,他说,获利于党的富民政策,在民兵助农小分队的帮带下,村民通过蔬菜赞助过上了好日子。

  傍晚时候,一艘划子划开安靖的河面,逐渐驶出。记者极目遥看,也曾赤军渡河时的5座浮桥,已为名为“赤军、长征、聚会、渡江、顺利”的5座当代化大桥所取代。

  昔日长征渡口,今朝成群结队。5座大桥,将一部长征史烙迹在滚热的名字里,相识一江两岸的城市新模式,点亮这座红色小城的时期高贵,融入老区东谈主民的幸福重生涯。

  

  江西省瑞金市“重走长征路”千东谈主徒步行为现场。杨 鑫摄

  信丰县——

  一盏马灯,照亮打破重围之路

  “星夜度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奏凯。”这是陆定一在赤军长征打破敌东谈主第一谈阻滞线后写下的诗句。诗中所写的古陂、新田两地,位于赣州市信丰县。

  踏着赤军当年的踪影,记者来到新田镇百石村。站在围栋山上俯视,当年敌东谈主挖下的500余米长的战壕仍在,内部长满了灌木、杂草。红全军团指引部、赤军营房、炮楼等原址盖头换面。

  1934年10月下旬,红全军团第四师作为开路先锋挺进百石村,打响了中央赤军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第四师独臂师长洪超躬行指引第十一团参加战斗。激战中,洪超苦难中弹,悲壮罢休。将领的转战千里,让战士们士气倍增。百石一战,赤军全歼守敌。几天之内,各路赤军以不畏劲敌、敢打必胜的袼褙气概,先后在信丰县境内的新田、金鸡、古陂、石背等地打垮国民党守军,打破阻滞线,冲出重围。

  “那时只知谈罢休的是赤军将领,直到2005年,参加过当年战斗的赤军后代来到信丰,通过他们指认和史料佐证,才细目洪超义士的身份。”当地村民陈永辉告诉记者,当年他的爷爷陈不雅音匡助赤军将洪超义士的遗体掩埋安葬。每逢辉煌,陈不雅音都会带着孩子前来祭拜。其后,他的父亲陈泽民担任村小学的校长,每年都带着学生前来省墓。父亲归天后,他又接过了祭扫的戮力棒。

  2021年,当地党委政府在百石村修建了中央赤军长征第一仗中枢展示园,并修葺半山腰上的洪超义士墓,建起义士陵寝。

  在百石村中央赤军长征第一仗陈设室里,展示着当年赤军留住的红缨枪头、煤油罐、油纸伞和行军用的火炬篓、马灯等。

  展陈的这盏马灯背后也有一段故事。据崇拜马灯的刘文生先容,这是当年赤军送给他父亲的。他家的老宅是当年红全军团的临时指引部,战斗松手后村里住了好多赤军战士,包括伤员。其时他的父亲刘声亮独一7岁,由于家里穷,时常上山割松油点灯看书。赤军战士看到父亲聪惠勤学,就送给他一盏马灯,但愿能给这个家带来光明。如今,刘文生把马灯捐赠出来,但愿更多的东谈主了解赤军、了解长征、了解“光明”背后的故事。

  为有罢休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几许创新先烈的热血,才换来“今朝更好意思瞻念”。

  来到油山镇赣南游击词主题园,记者遭遇一群学生在石碑前皆诵陈毅的《赣南游击词》: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东谈主屠杀空前古,东谈主民抵抗气更高……”

  主力赤军长征后,留在中央字据地的赤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指挥下,进行了饱经沧桑的南边三年游击斗争,信丰县是当年游击斗争的中枢区域。该主题园以赣粤边三年游击斗争为主要实践,参不雅者不错重走游击秘谈、参不雅陈毅露营处、赤军指引中心,推己及人感受游击斗争的场景,感悟赤军将士天长地久的创新坚贞和抗拒不挠的斗争精神。

  据了解,信丰县共有创新原址、建筑物33处,流露出“一门四忠烈,子母俱袼褙”“百石村青年争当赤军战士”“万斤农粮助赤军打奏凯”等长征故事。

  “长征留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有红色印章,还有不怕罢休、果敢战斗、勇于顺利的战斗精神,于今依然熠熠生辉。”信丰县东谈主武部指挥告诉记者,2022年,受特大暴雨进犯,桃江河水位欺压上升,一艘自爱约20吨的浮船厂发生位移,牵引钢丝随时可能断裂,对下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变成严重防止。

  信丰县东谈主武部第一技术组织民兵会同退役军东谈主“新长征”志愿者就业队垂死奔赴拯救一线。“当年赤军濒临粗重陡立敢打第一仗,咱们濒临险情应该如何办?”抢险拯救前的随意动员,激励出拯救队员的忻悦斗志。

  拯救现场,队员们纷纷主动请战,冒着大雨、迎着洪峰驾驶冲锋舟,用钢索马上固定浮船厂,顺利摈斥险情。

  一齐访谒,一齐体悟。90年斗转星移,“长征印章”深深镌刻进城市的基因,长征精神融入东谈主民血脉,世代相传。